Thursday, March 15, 2007

有機食品不環保

近年,綠色信仰席捲全球。衣食住行,無孔不入,甚麼東西只要加上「綠色」或「環保」標籤,馬上變得又in又潮。其中,「食」方面的「環保潮流」,首推有機食品。

人們把有機食品看成是環保,其實傳媒的「功勞」最大。報章周不時告訴我們,有機食品「營養價值高」,「對人體安全」,有機農場「不用化學肥料及農藥」,可以透過「泥土保育及自然協調提高產量」,不像傳統農場般「污染水源,使土壤變劣」等等。

寫得出以上的,如果不是有心整蠱,便肯定是對有機食物一無所知。英國環境、食物及農業事務部(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 and Rural Affairs) 最近的報告便指,許多有機食物,由於生產過程的效益甚低,結果是消耗更多資源,更會釋放更多有害物質。一句話,就是更不環保﹗

有機農能保育泥土、又不污染水源嗎?報告指,有機牛奶的生產,便比正常的多用八成土地,對水道的污染又會比正常多一倍﹔有機番茄的消耗更大﹕比正常的多用九倍的土地和一倍的能源。

有機食物營養更高,又更安全?這種說法,就如說飲健康水更有益一樣,其實完全沒有科學根據。美國農業部02年訂立的有機食品標準,以及英國食物標準局(The Food Standards Agency)04年的調查,都清楚指出有機食品並不代表更健康和安全。

有機農場不用農藥也是個謬誤,只不過其用的是有機農藥,但並不代表比化學合成的農藥更安全,也不一定更易被分解,而且因為效能通常較低,用量相對要更多,結果可能更不安全。加上有機耕種通常使用大量家畜糞便作肥料, 這些糞肥含有大量細菌,尤其是大腸桿菌。

事實上,涉及有機食物的中毒事件,時有發生,只不過環保團體一向標榜有機食品安全和環保,傳媒通常亦會一面倒地附和﹔一旦有機食品真的出事,傳媒少不免似乎亦會避重就輕。

例如,近日有嬰兒食品懷疑受到肉毒梭狀芽孢桿菌污染,而被美國當局發出警告,提醒市民即時停用﹔去年10月,美國有人飲了紅蘿蔔汁、甘筍汁後中毒,以及去年9月在美國由新鮮菠菜觸發的大腸桿菌疫潮,其實全都涉及有機食品,但傳媒報道時卻絕少會去踢爆這些「不方便的真相」。

本來,只要吃得心安理得,有機食物與否,原是個人的選擇。就像售賣「活水系統」的歌手盧冠廷所說﹕「好似氣功一樣,都係冇科學證據支持,自己信係有用咪得囉。」

問題是,許多「綠色人士」卻不如盧冠廷般老實和豁達。他們會將他們推崇的「綠色生活」說成是有科學根據的真理。就像宗教狂熱分子一般,認為他們知道了一切(they know it all),因而罔顧一切合理的懷疑和理性的討論。

推薦閱讀:
Deadly Organic Spinach
Organic Earth Friendly-The Biggest Misperception in Agriculture
Casting a cold eye on organics
BBC: Uprooting the organic claims
Poison bug 'more likely to be found in organic chickens'
Imported food may actually be more energy-efficient
Reasons you should buy regular goods
How Organic Food Contributes to Climate Change

4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什麼是有機耕種?1

什麼是有機耕種?2

什麼是有機耕種?3

Anonymous said...

大腸桿菌污染波菜疑雲

Anonymous said...

盧冠廷所說﹕「好似氣功一樣,都係冇科學證據支持,自己信係有用咪得囉。」

問題是,許多「絕色人士」卻不如盧冠廷般老實和豁達。他們會將他們推崇的「綠色生活」說成是有科學根據的真理。就像宗教狂熱分子一般,認為他們知道了一切(they know it all),因而罔顧一切合理的懷疑和理性的討論。


究竟黃牛是認為「綠色人士」本身有錯誤抑「綠色人士」錯在不老實和豁達?再講,你是同意盧氏的說法或不理好醜,旨在人身攻擊?只有黃牛說法是科學。

人們把有機食品看成是環保,其實傳媒的「功勞」最大。報章周不時告訴我們,有機食品「營養價值高」,「對人體安全」,有機農場「不用化學肥料及農藥」,可以透過「泥土保育及自然協調提高產量」,不像傳統農場般「污染水源,使土壤變劣」等等。

究竟黃牛是認為有機食品本身有問題抑或錯在傳媒報導?如果黃牛是認為是有機食品問題就談有機食品的問題,如果黃牛是認為是報導問題就談報導問題,如果黃牛是認為兩者都有問題就將兩個問題分開來談。

其實黃牛素以科學來唬人,觀其言論並不見得科學,亦欠條理及理據,現在又將他的陳年舊論番炒,黃牛旨在「反綠色人士」及「環保主張」吧!

Anonymous said...

黃牛兄, 今次到蘋果扮假環保份子啦.., 十分期待黃牛兄出篇正文踢爆佢...., 今次應該又可以在蘋果看到你的政治不正確了....


環保議而不決 政府乜都唔做
GreenApple:港污染嚴重越來越潮濕

有沒有發覺香港越來越濕滯?晾衫越來越難?原因並非大廈曬晾設施退步,而是香港都市化所致。天文台研究發現,香港近年蒸發量比40年前下降了四成,換言之,同一件衫,以前24小時可晾,現在就要40小時。學者促請政府盡快落實一些議而不決的環保措施,並控制大廈密度。

蒸發量反映氣候污染

蒸發量是指水份在戶外揮發的份量,可以反映市區的氣候及污染狀況。天文台自1961年開始,利用兩個美國氣象局甲級蒸發皿,在京士柏氣象站量度蒸發量。紀錄顯示,香港在1961-1990年的每年平均蒸發量是1,528.8毫米,但去年的蒸發量僅為1,153.6毫米,比正常水平低了近兩成半,也是1997 年以來最低一年。今年二月份的蒸發量是64.1毫米,也比去年同期的71.9毫米下跌了超過一成。
蒸發量是都市空氣流通及污染的指標,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莫慶炎解釋,蒸發量下降,是因為高樓大廈越起越多,阻擋市區風力;也由於污染日益嚴重,減低了太陽輻射:「陽光減弱係因為雲量增加,而雲多就係因為大氣面多懸浮粒子,有利雲形成。」
環境潮濕,不僅延長晾衫時間,更嚴重的影響是,有利細菌滋長。天文台長林超英最近在一次論壇也提出他的擔心:「有人提出,市區內暗濕的角落,會否更加潮濕?並且造成一個有利於細菌滋生的環境。」


解問題先減懸浮粒子
城市大學科技及工程學院副院長陳仲良指出,解決這個「濕滯」問題,不是沒有辦法:「減少懸浮粒子,可以透過減少汽車同電廠污染排放。但係政府乜都冇做到,好似停車熄匙、電子道路收費,講咁多年都係議而不決。」他說,香港越來越不適宜居住,部份責任在於城市規劃:「市區空氣流通咁差,政府都從來唔會控制市區樓宇密度,只要有地就賣出去賺錢,任得樓有咁高起咁高,只係為地產商利益想。」記者:蔡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