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31, 2006

先進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

先進國家在2004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至90年代初以來最高

只是情緒受困?

明報8月31日報導「美國三藩市一名男子疑情緒受困,周二在鬧市開車連環撞人...當場撞死1名途人,另有少14人受傷,傷者包括至少兩名華人。兇徒當場被警方拘捕,目擊者形容他被扣查時情緒穩定。」

事件真是情緒受困這麼簡單? 事件的重點, 但明報沒有告訴讀者(正治正確?), 的是這名男子是名阿富汗回教徒, 數星期前才由阿富汗回到美國, 兇徒被截停時是在一所猶太人社區中心附近。

蘋果知道什麼是保守派嗎?

蘋果8月30日報導:

  • 美國保守派政論周刊《新共和》(New Republic)最新一期語出驚人,指向來係美國最親密盟友英國, 先至係美國頭號安全威脅

新共和》周刊雖然有共和兩字, 但和共和黨沒有關係, 絕對不是保守派, 而是一份自由派刊物。

蘋果的報導取自《每日電訊報》的報導, 原文也沒有說《新共和》是保守派, 不知道蘋果記者為何要自作聰明。

9月3日補充: 為什麼《新共和》的觀點沒有道理

明報的兩個面孔

8月30日明報社評「法律規管是下策 傳媒希望在市民」指《壹本便利》偷拍事件引來「民意反彈」,擔心政府若因此而訂立限制偷拍的法例,「將會削弱新聞自由的保障‥‥只會將好的和壞的新聞工作『一網打盡』,最終令新聞自由受損,得不償失」。

首先,現在所謂的「民意反彈」,其實主要是由傳媒一手推動的,當中明報更是其中一個積極參與者﹔就這宗藝人被偷拍的新聞,明報在一星期內便做了三日頭條、寫了三篇社評。明報社評人慨嘆此刻的「全城共憤」被自己當日「不幸言中」,實在給人「扮幼稚」的感覺﹗

另外,既然明報覺得如此偷拍行為是「神憎鬼厭」,又承認「香港在保隱私隱方面,和歐美社會還有一段距離」(8月26日社評),為甚麼一說到立法監管偷拍,又馬上轉軚,說會打擊新聞自由呢?

明報社評人又將新聞分為「好新聞」和「壞新聞」,怕立法將會連累涉及「好新聞」的偷拍﹔但私隱就是私隱,追查涉及公眾利益的「好新聞」,理應要更加嚴謹,難道一個政治人物的私隱就不及一個藝人的私隱?

事實上,如果明報認為現有法例已足以解決問題,就即是說現在由藝人組織、婦女團體和議員們攪得熱烘洪的那些抗爭、抗議行動,實際上就是一場publicity stunt﹔難道這類政治show,就是明報所說的「好新聞」,值得它連做多日頭條、連寫多篇社評嗎?

在公眾泳池中暑發生過嗎?

蘋果8月30日報導公眾泳池在陽光照射下,水溫可能高達33度或以上,在這樣溫度的泳池游泳有機會中暑。

不過理論還理論, 事實又如何呢? 蘋果有這麼多的資源, 是否應該調查一下過去是否有人曾經在公眾泳池中暑呢? 公眾泳池存在了數十年, 如果根本沒有或極少發生過中暑事件, 那麼市民便沒有需要過度擔心, 作為傳媒是有責任把真相澄清。

Wednesday, August 30, 2006

特工門真相

左派雜誌the Nation記者新書披露首先披露普萊姆為中情局工作的是前反伊戰的國務院官員Richard Armitage。

希望報章不要再把特工門說成是什麼布殊洩密醜聞, 整件事根本是無中生有, 是傳媒創造的醜聞。  
有關事件的評論: 1, 2, 3

本網相關評論:
布殊沒有洩什麼密, 特工門也不是醜聞
明報繼續在「特工門」事件上誤導讀者
女記者不知為什麼坐監

9月3日補充: The Plamegate Hall of Shame

9月8日: Armitage承認首先披露普萊姆為中情局工作

Tuesday, August 29, 2006

胚胎幹細胞

蘋果8月28日報導英超球星儲子女的幹細胞治療傷患, 其附加的報導提到「當中以胚胎幹細胞的功用最廣泛...最近美國Advanced Cell Technology研發出新技術,...毋須摧毀胚胎,避免了之前的道德和政治問題 」。

「胚胎幹細胞的功用最廣泛」在目前來說是不對的, 胚胎幹細胞的研究還是在起步階段, 還未有真正成功例子, 目前所有幹細胞治療成功的例子主要是用adult stem cell。

而所謂新技術8月27日已提到根本是不成功

2007年4月3日: If embryonic research is so promising, why do its backers need to lie?
2007年11月20日: Creator of Dolly the sheep giving up on cloning techniques in humans

汽水有苯不是問題

明報8月27日報導美國一批家長控告可口可樂,指飲品中的苯benzene超出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標準, 而可口可樂反駁指是律師想「撈油水」, 甚至懷疑測試是對飲品加熱後才進行。
可口可樂的反駁有道理, 汽水飲品本身是沒有苯的, 但飲品裡的維他命C和防腐劑在熱力下會有化學反應而產生極少量的苯, 研究指出人要飲1萬支含苯的汽水才有可能對健康有影響, 而且每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觸苯是無可避免的, 因為空氣和水都含苯, 報導中的FDA標準就是FDA對飲用水含苯所訂的標準, 如果要怕可樂中的苯, 那大家根本是連水也不應飲。

Monday, August 28, 2006

教師自殘

蘋果明報8月28日報導了城市智庫作的調查, 指因工作壓力太大, 有15%的教師「企圖以自殘身體減壓」, 蘋果訪問了的一位年青老師, 「經常以刀界身體一些隱閉部位宣洩,如大腿及手內側等」。

Yellowcow不是教師, 體驗不到當教師的壓力, 但有部份教師的心靈也似乎太脆弱和不平衡, 為人父母如果知道子女的老師原來晚晚回家自殘, 真係唔驚就假。

明顯教師這職業不是任何人都可勝任, 除了評核試之類的評估, 是否還應該加上一個心理考核呢。

誰更影響公眾輿論?

明報8月6日報導指一段在YouTube出現反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的動畫短片是一間和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合作的公關公司製作, 因此「令外界質疑埃克森美孚此舉旨在影響公眾輿論...有「Astro Turfing」的嫌疑。「Astro Turf」是美國政客及公關的詞彙,意指公司或政客為求達到某一目的,不惜用手段操控民意。」

為什麼油公司或其他公司沒有權去影響公眾輿論? 一段只有40多萬人看過的2分鐘短片就可以「操控民意」? 巴士阿叔都有過5百萬人看啦, 說到影響公眾輿論相信油公司沒法和環保分子比較, 只需看公眾輿論是如何一面倒就知道。

最近綠色和平在英國推出一個電視廣告, 對駕駛4驅車的人大加羞辱, 真正是希望「操控民意」, 不過這次效果似乎是適得其反, 引來很多批評

Sunday, August 27, 2006

傳統報紙趕互聯網快車

可能給近年興起的blog(博客、網誌)弄得慌了,最近報章都愛在報道中,抄錄網民的留言。但問題是﹕這種做法真的可以幫傳統報紙趕上互聯網的快車嗎?

一個簡單的例子﹕蘋果日報在8月23日報道了一宗涉及警員歧視內地旅客的新聞,可能為了要顯示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吧,於是便抄錄了一名「內地網友」,指其在港旅遊亦曾被警員指「一睇就知你係大陸噶!」

這是我們看報紙時所要求的專業報道嗎?記者不知這名網友的來歷,更不清楚那名警員為何擘頭第一句便稱人家做「大陸噶」(如真有其事的話),這樣的抄錄有意思嗎?

誠如蘋果日報的老闆黎智英早前所寫的一篇文章「Blog是報紙的諍友」所說,「博客」興起之後,「人們還是要看報紙的,因為博客沒有記者的專業採訪知識和能力,更沒有新聞觸角,而又欠缺深入調查」﹔如今,報紙卻將「博客」的留言照抄如儀,完全沒有黎先生所說的「專業採訪」和「深入調查」,那人們還有甚麼理由看報紙呢?

抄錄網民留言當作新聞報道,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因沒有「博客」的互動性及在容量上的無限性,報紙只能在有限的篇幅上選擇性地抄錄一兩則符合其新聞立場的留言。

在「博客」內,你當然會看到很多無聊的留言,但這是不打緊的,因為留言數目夠多,又由於其互動性,上一則留言的錯誤,可以即時由下一則留言矯正,並可以透過超連結(hyperlink)連繫至更權威的消息來源,這一特點是報紙怎也無法追得上的。

事實上,傳統報紙一向自恃其中一項最大的本錢﹕給讀者發揮篩選、過濾新聞(filtering)的功能 ─ 套用黎智英先生的說話,就是要「找出新聞的重心,把事情聚焦起來」─ 在互聯網的時代裏,似乎逐漸變成了一種局限(limitation)。

更重要的是,儘管在互聯網的「資訊轟炸」之下,許多讀者不但沒有出現黎先生所說的「眼花繚亂」弊病,相反卻藉此突破了從前報紙filtering的limitation,對時事有更深入和更多角度的認識。對傳統報紙來說,這是一個必須面對的事實。

報紙目前最大的優勢是讀者慣性的閱讀習慣,以及相對上擁有較龐大的資源和人力,可作深入和直接的調查和報道,所以可信性亦相對較強,這是人們肯花錢買報紙的原因。在blog上抄網民留言當作新聞,無論是花了多少心機,到頭來也只會給大家一個不專業的印象,甚至可能促使更多看開報紙的傳統讀者,轉投向互聯網那位「諍友」的懷內。

維基百科

New YorkerAtlantic最近有兩篇有關維基百科的文章。

資料來源: OxBlog

8月28日補充: Reason有關維基的文章

其實用維基百科來辦傳媒都應該可行

9月13日補充: Wikipedia debates Britannica

無損胚胎取幹細胞新法成功了嗎?

蘋果明報於8月25日報導了美國有科學家發明了無損胚胎的取幹細胞新法, 但這有誤導成份, 因為在對這新法的實驗中所用的胚胎結果都是被摧毀, 而科學家並非如報導所說從胚胎取走1個細胞, 而是多個細胞, 基本上這實驗共非傳媒報導這麼成功。

而有關的公司Advanced Cell Technology和科學家Robert Lanza過去也曾多次發出誤導的新聞發佈

8月31日補充: Is Dishonesty in Our Nature?

印度可樂事件

8月6日蘋果日報國際版頭條「印度法院﹕若不公開祕方 禁可樂百事」(左圖),全版報道印度法院因可樂和百事「含有超標殺蟲藥為理由,下令兩大汽水商要麼公開配方,要麼會被勒令禁售。」

有關「超標殺蟲藥」的指控,其實是根據印度當地一個環保組織「科學環境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and Environment, CSE)自己所做的檢驗所提出的。8月22日,印度衛生局長Anbumani Ramadoss卻指出,經官方調查後發現CSE的指控並無根據。(可參考Bloomberg報道)

可是,不知甚麼原因,蘋果卻沒有再跟隨這消息了。難道對蘋果的編輯來說,環保份子說可樂有毒才是新聞,印度政府說可樂無害就毫無新聞價值了嗎?

這裏有一篇印度當地的評論,批評整件事其實是透過製造公眾恐慌來達到政治目的,並指出﹕「任何有常識的印度人都會知道,無論可樂和百事被說得有多危險,都比我們在鄉鎮、城市所飲用的水安全千倍」(Any Indian with minimum common sense would know that no matter how supposedly dangerous Coke and Pepsi are they are a thousand times less dangerous than the water we drink in our villages, towns and cities)

8月28日補充: 另一篇有關的評論

10月11日補充: Can India's poor afford not to work?

Thursday, August 24, 2006

臭氧洞和全球暖化如何取捨

明報8月24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表示,南極洲上空臭氧層出現的大洞似乎已停止擴闊,並有望在未來60年內消失。至於北極上空變薄的臭氧層,則可望於2030年至2040年間消失」。

首先北極上空變薄的臭氧層是可望於2030年至2040年間復原, 不是「消失」。

接著「臭氧洞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停止使用氯氟碳化物(CFC)...但用來取代CFC的化學物被視為全球暖化的兇手,現時卻並未受限制」。

全球暖化不是二氧化碳引起的嗎? 這點需要加以補充, 根據美聯社的報導, CFC的代替物是HCFC和HFC, 停止使用CFC引至溫室氣體的增加是因京都條約而減少的二氧化碳份量的兩倍以上。這似乎證明了兩點:

1. 如果全球暖化是真的話, 京都條約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
2. 如果全球暖化是真的話, 那應該是人為的, 正確的說是環保份子造成的

2006年8月26日:
中亞的冰川正在擴張
環保份子一方面要大家減少排放, 另一方面卻反對真正會減少排放的科技

2006年9月29日:
報導指南極洲上空的臭氧洞近來再次擴闊, 而且比去年還大, 想定期觀察臭氧洞的情況, 可到NASA的網頁
Winds trigger increases in ozone destroying gases in upper stratosphere

2007年8月14日:
Kyoto Projects Harm Ozone Layer

Wednesday, August 23, 2006

推薦文章

It's the Demography, Stupid: The real reason the West is in danger of extinction

Eco-imperialism's lethal effects on the world’s poor

Fear Profiteers

有機農藥

有機食品不用農藥這觀念其實是錯的, 只不過有機食品用的是有機農藥, 但有機農藥可能比化學農藥更毒, 而且因為效能低, 要用得更多。

本網相關評論﹕有機食品並不環保不盡不實的毒水果報道毫無科學根據的滴滴涕恐慌

8月24日補充: 美國農業部在2002年訂立有機食品標準時指出:


  • USDA makes no claims that organically produced food is safer or more nutritious than conventionally produced food.
  • Natural and organic are not interchangeable
推薦閱讀:
Urban myths of organic farming (摘要)
Organic vs Non-organic Farming - The Debate
Organic food: why?
What Laymen Should Know About Everyday Issues In Science And Health

Monday, August 21, 2006

興建低密度豪宅就更環保嗎?﹗

8月21日經濟日報題為「豪宅『屏風』 危害西九62萬人」的報道,引述名叫「環保觸覺」的團體,批評政府當年批准西九龍沿岸興建高密度豪宅,結果造成了「巨型大屏風」阻擋海風,令油尖區及深水埗空氣質素下降,故建議政府日後「大幅降低地積比率及設定樓宇高度限制」。

高密度建築可能真的阻擋了海風,但報道和「環保觸覺」沒有提及的是,高密度建築同時亦可比低密度建築更有效節省能源保護水資源,這不是「環保」嗎?

這個報道反映了一個事實﹕何為「環保」在概念上往往模糊不清,形形色色的「環保」概念之間,意義更經常出現矛盾﹗

本網相關評論﹕「熄燈行動」的矛盾毫不環保的25.5度

Saturday, August 19, 2006

用個較準確的溫度計吧

蘋果8月18日又手執溫度計周圍量, 這次是空調巴士, 報導附有一照片, 顯示某巴士的車廂溫度僅得 18.4度, 而照片中的溫度計是種平價的產品, yellowcow以往工作也和溫度計生產有關, 知道這類溫度計非常之不準確, 單是設計上的偏差已可達0.5至1.0度, 而且這類平價溫度計生產上的品質監測也很求其, 蘋果如果是認真的話至少應該用些較精確的, 最好是有經測定calibration的溫度計。

蘋果也沒有說明測量時座椅上面的出風口調節的大小, 用過的都知道這對溫度影響是很明顯的, 合理的測量是否應該是把出風口關閉呢? 較全面的調查是否應如明報同日的報導一樣訪問乘客的意見呢?

德國文豪值得借鑑嗎?

明報8月18日專訊「以史為鑑 請學德文豪」指出德國文豪格拉斯(Günter Grass)公開承認他在二戰時曾參加希特勒近衛隊, 一直隱瞞,他說是因為在戰後的「整個生命裏都為這感到羞愧」, 但格拉斯的動機是否真的這麼純正? 他是否真是「面對歷史罪過」?

對這事和格拉斯事跡的評論: Part 1, Part 2

8月23日補充: Christopher Hitchens對格拉斯的評論

Friday, August 18, 2006

Neighborhood Bully

Well, the neighborhood bully, he's just one man,
His enemies say he's on their land.
They got him outnumbered about a million to one,
He got no place to escape to, no place to run.
He's the neighborhood bully.

The neighborhood bully just lives to survive,
He's criticized and condemned for being alive.
He's not supposed to fight back, he's supposed to have thick skin,
He's supposed to lay down and die when his door is kicked in.
He's the neighborhood bully.

The neighborhood bully been driven out of every land,
He's wandered the earth an exiled man.
Seen his family scattered, his people hounded and torn,
He's always on trial for just being born.
He's the neighborhood bully.

Well, he knocked out a lynch mob, he was criticized,
Old women condemned him, said he should apologize.
Then he destroyed a bomb factory, nobody was glad.
The bombs were meant for him.
He was supposed to feel bad.
He's the neighborhood bully.

Well, the chances are against it and the odds are slim
That he'll live by the rules that the world makes for him,
'Cause there's a noose at his neck and a gun at his back
And a license to kill him is given out to every maniac.
He's the neighborhood bully.

He got no allies to really speak of.
What he gets he must pay for, he don't get it out of love.
He buys obsolete weapons and he won't be denied
But no one sends flesh and blood to fight by his side.
He's the neighborhood bully.

Well, he's surrounded by pacifists who all want peace,
They pray for it nightly that the bloodshed must cease.
Now, they wouldn't hurt a fly.
To hurt one they would weep.
They lay and they wait for this bully to fall asleep.
He's the neighborhood bully.

Every empire that's enslaved him is gone,
Egypt and Rome, even the great Babylon.
He's made a garden of paradise in the desert sand,
In bed with nobody, under no one's command.
He's the neighborhood bully.

Now his holiest books have been trampled upon,
No contract he signed was worth what it was written on.
He took the crumbs of the world and he turned it into wealth,
Took sickness and disease and he turned it into health.
He's the neighborhood bully.

What's anybody indebted to him for?
Nothin', they say.
He just likes to cause war.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superstition indeed,
They wait for this bully like a dog waits to feed.
He's the neighborhood bully.

What has he done to wear so many scars?
Does he change the course of rivers?
Does he pollute the moon and stars?
Neighborhood bully, standing on the hill,
Running out the clock, time standing still,
Neighborhood bully.

"Neighborhood Bully" by Bob Dylan and from the album "Infidels" (1983)

2007年5月30日: Bob Dylan: "Where's the global warming? It's freezing here."

Thursday, August 17, 2006

信報評論獲「真主黨大獎」

恭喜,8月17日信報《政治學視野》專欄及其作者鄭赤琰,經初步評審後,終脫穎而出,獲得「真主黨大獎」,部分獲獎理由節錄如下﹕(“‧”為得獎作品原文節錄﹔“”為Yellowcow評審團評語)

‧(真主黨)擺脫了被以美冠下來的「恐怖組織」標籤

作者不但沒有提及真主黨的恐怖主義背景,又「忘記」了真主黨利用平民作人盾,作戰時喜躲在婦孺聯合國部隊之中的行為,足以證明作者確是對真主黨愛護有加。

‧聯合國願意派維和部隊來區隔雙方‥‥(真主黨)無形中得到了聯合國視為端正不邪的身份

這次,作者「忘記」了聯合國維和部隊其實一直都有駐守黎巴嫩,近年主要職責便是要監察真主黨解除武裝,但這職責卻從未做到(可參考本網之前評論)。聯合國利用今次機會,將維和部隊加碼至15000人,目的就是要更有效協助/監察真主黨解除武裝,但這舉動卻被作者鄭赤琰演譯為是給予真主黨「端正不邪」的身份,其創意令人嘆為觀止﹗

‧(以色列)原先以為速戰速決,趕在聯合國介入前解決了真主黨,(之後)可借聯合國坐鎮黎國以防真主黨捲土重來

以色列希望借助聯合國來防止真主黨捲土重來?作者似乎又「忘記」了,自2000年撤出黎巴嫩之後,以色列便一直敦促聯合國促使真主黨解除武裝,但聯合國不但無力辦到,真主黨在其「監察」下反而愈來愈強大,是故,以色列原先是希望以北約部隊,而非聯合國,進駐黎巴嫩來維持和平的。

最後,評審團發現整篇評論的論點,看來很像敘利亞總統Al-Assad日前的演說﹔敘利亞是除伊朗以外另一真主黨主要支持者(軍事和經濟上),可見作者的確堅決依從「黨中央」的路線,得「真主黨大獎」的確實至名歸﹗

伊朗反猶太人漫畫展

蘋果8月16日國際新聞「納粹大屠殺漫畫 伊朗展出挑戰西方」:

  • 前天在德黑蘭舉行納粹大屠殺漫畫展覽,展出逾200幅漫畫,挑戰西方的言論自由極限

有沒有人可以解釋一個在伊朗的展覽如何能挑戰另一國家的言論自由極限, 這說法完全不合邏輯, 難道大家認為西方國家的人或猶太人會因此而上街暴動, 殺人和綁架。

這展覽分明是一個反猶太人宣傳活動, 蘋果竟可以對伊朗的狡辯照單全收, 這不是幫激進回教主義作宣傳嗎?

本網相關評論: 丹麥報章漫畫辱回教, 回教團體散播假消息和照片, 傳媒的雙重標準, 另一更不知所謂的比較, 他們都不是穆罕默德, 意大利穆罕默德漫畫風波 , 恐怖份子感謝香港傳媒

8月21日補充: 英國衛報有關伊朗近況的文章

8月18日補充: 激進回教和納粹在反猶太主義上的關係

8月27日補助: 激進回教的反猶太主義根源: Islamic extremism is the saber-rattling of an inferiority complex

8月29日補充: 本年初數名作家和學者(包括Salman Rushdie和回教學者)發表聲明反回教極權主義Islamist Totalitarianism

以色列總理有承認「打輸了仗」嗎?

蘋果日報8月16日A26版一篇標題為「以總理﹕我們打輸了仗」的新聞說﹕「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Olmert)承認打輸了仗」。

報道自稱是引述美聯社和法新社的報道。但翻查這兩間通訊社的有關報道,卻發現和蘋果所說的剛剛相反﹕美聯社的報道說奧爾默特和真主黨各自都宣稱自己戰勝﹔法新社的報道則指奧爾默特宣稱已消滅了真主黨在黎巴嫩所建立的「國中國」(state within a state)。

再翻查過奧爾默特當天的整遍演說,也發現不到他說過「我們打輸了仗」這句話﹗

客觀而言,以色列此戰難言勝利,因動行並未達到之前訂下的兩個目標﹕營救被虜士兵及把真主黨完全趕出南黎﹔雖然如此,蘋果的編輯們也沒理由夾硬將說話塞進以色列總理的嘴裏吧?﹗

8月21日補充: 以色列難言勝利, 但也不至完全沒有收穫, 一些(1, 2, 3, 4)較正面的評論。

8月23日補充: 真主黨和哈馬斯其實都不願意以色列撤出已佔領的土地

Wednesday, August 16, 2006

實驗室老鼠的飼料

蘋果8月16日報導了美國有研究指出熱狗上的防腐化學品,可能會大大提高患結腸癌的機會率, 報導又指科學家「稍後會作進一步研究,屆時會讓實驗室老鼠吃熱狗中的肉,看看牠們會否患上結腸癌或出現患癌前期的情況。」

大家對用老鼠作研究得出的結果要小心, 根據這報導美國有越來越多科學家發現過去數十年利用老鼠作研究的實驗結果可能是不準確的, 因為實驗室老鼠差不多都以大豆soy作為飼料, 而飼料用大豆含大量的phytoestrogens, 這物質在動物裡有和雌激素estrogen相似的功能, 影響其生理機能, 加上不同地區和時間出產的大豆phytoestrogens含量不同, 令實驗結果不準確和難以重複。

就以蘋果7月8日有關BPA塑膠可致癌的報導作例子, 「有研究發現BPA會令老鼠患前列腺癌」, 而美國有研究認為BPA有和estrogen相似的功能, 但這可能是老鼠飼料在作怪。

Tuesday, August 15, 2006

網上遊戲和青少年暴力

明報8月15日社評引用一群青少年去年中秋節在柴灣配水庫打死一名男子和童黨虐殺18歲少女的案件作為例子指出:

  • 近年青少年沉迷網上遊戲,令他們無法區分虛擬與真實。網上遊戲的暴力意識嚴重
  • 當局應與社會工作者和教育界合作,嘗試從青少年的簡單價值觀出發,協助他們分辨虛擬與真實,例如可以製作有關暴力行為後果的短片,將互聯網上的罪與罰,和現實世界的罪與罰分離,避免網絡世界嚴重扭曲年輕人的價值觀

但有証明涉及以上兩單案件的青少年有沉迷網上遊戲嗎? 查閱過去有關的報導都沒有提到他們有沉迷網上遊戲, 這樣就把青少年暴力歸咎於網上遊戲是很無理由, 如果再花錢去製作什麼教育短片就是浪費資源, 效果可能是適得其反。

青少年如果沉迷網上遊戲的話, 流連街頭的時間少了, 反而不會聯群結黨四處生事, 暴力案件可能會減少也末定。

8月26日補充: 美國的政客同樣把青暴和電腦遊戲拉上關係, 但暴力數字和研究都不能證實兩者的關係。

不清不楚的「中年煮飯婆」數據

8月14日蘋果日報A13版一則新聞,引述了僱員再培訓局去年下半年家務助理職位的招聘數字,得出「中年煮飯婆有『錢』途」的結論﹕

‧去年下半年成功轉介的家務助理職位較一年前勁升近三成,時薪76元以上的高薪空缺增加5.6倍

可是,蘋果只列出有關空缺所給予的時薪分布(參閱上圖),卻沒有列出那些成功轉介個案的實際時薪分布、平均時薪及平均工時等。

不知道實際時薪、實際工時的變動,光說空缺多了、成功轉介個案多了,讀者也是無法判斷,當家務助理是否真的如蘋果所說般「有錢途」的﹗

Monday, August 14, 2006

為什麼電動車不流行

明報8月12日報導了美國Tesla Motors將推出環保超級電動車, 「可在起動4秒內加速至100公里,最高時速達200公里...每次充電時間只需3.5小時。」

不過報導沒有提到充電後電動車的行程是多少, 而行程太短是電動車多年來都不能流行的主要原因。

人類越來越健康

傳媒報導通常結人的印象是現代社會令人的生活方式越來越不健康, 但這是有事實根據嗎?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 最近美國的研究指出人們的健康隨社會發展有了驚人的進步, 現代人不單壽命更長, 更強壯, 患病也少了和遲了,而這進步還在不斷繼續。

這要多得資本主義, 那些經常提出要改變經濟掛帥現狀的人, 骨子裡其實是要改變人的行為, 要搞social engineering, 因為經濟發展正是人的行為和對某種生活方式響往的表演。

Sunday, August 13, 2006

反恐戰的真正問題

蘋果8月12日有關英國粉碎恐怖組織炸毀客機陰謀的評論:

  • 全球航空交通仍將因恐怖襲擊的威脅而受影響;但即使有延誤、即使有不便,各國政府、各國人民都應在加強保安之餘盡力維持正常的交流、旅遊,都應盡力過正常生活,都應盡力維持一個寬鬆包容的氣氛。只有這樣才能向恐怖組織表明,我們是不會被他們嚇倒的,我們的自由社會是不會被他們動搖的

蘋果社評人似乎明白到在對付激進回教恐怖襲擊的事情上, 寬鬆包容和正常生活其實是矛盾的, 但卻感到難以啟齒, 就以坐航空交通作例子, 正常來說, 如果全機都是香港人的話其實保安很寬鬆都不應該是大問題, 大家都會很放心, 但文明社會要講平等和政治正確, 不能只針對某類人士, 因此所有人都要經過同一程序一視同仁被當是可能是恐怖份子處理, 雖然明知這樣是浪費很多的資源和時間, 把問題複雜化, 也會增加保安系統的漏洞。

但是激進回教恐怖份子是不會欣賞文明社會的美德的, 寬鬆包容對他們來說只不過是文明社會衰弱的表現。

整篇社評都非常小心, 完全不提回教二字, 怕像布殊一樣, 因用了islamic facist一字而被指激怒回教徒, 事實是蘋果在報導中連布殊說了什麼也不提, 只說布殊「將他們的信仰跟獨裁、壓制和種族主義扯上關係,」。

如果文明社會不敢真正面對問題的話, 又如何在反恐戰取得真正的勝利。

8月16日補充: 蘋果報導指布殊激怒美國回教徒, 但只引用了美國伊斯蘭關係委員會(CAIR)的說話, 但激進的CAIR可以代表大部份溫和的美國回教徒嗎? CAIR是一個怎樣的組織從其去年被踢爆加工照片一事便可知。

Friday, August 11, 2006

有問題的瑞銀研究報告

蘋果8月11日引用了瑞士聯合銀行(UBS)最新的《價格及收入》研究報告, 指出:

  • 港人每年平均工時超過2,231小時,在全球排名第三
  • 僱員每年獲發的有薪年假,卻是全球最少的幾個城市之一
  • 本港「上班一族」的薪酬指數,在全球排名屬於中下游(第40位),比新加坡、台北,甚至南非的約翰內斯堡還要低
  • 時薪只有48元, 但生活費竟然每月要16067元

Yellowcow對瑞銀的數據很有懷疑, 有些根本不合常理, 尤其是看到這句後:

  • 研究指...的士每公里車費卻高達25元

這明顯是錯的, 係人都知道香港的士車費是首2公里15元, 然後每0.2公里1.4元, 瑞銀的數字足足大了2倍有多, 這樣簡單的數字也錯的話, 又如何令人相信研究裡的其他數據呢?

很難想像蘋果記者和編輯察覺不到這問題, 而一份這樣水準的研究是否值得浪費這麼多篇幅去大做文章。

Wednesday, August 09, 2006

「熄燈行動」的矛盾

環保份子呼籲全港在8月8日晚上8時熄燈三分鐘,以此「向全世界發出節省能源的忠告」。

雖然響應的人寥寥無幾,但卻足以令傳媒作專題報道,其中,蘋果日報指﹕蘭桂芳一間酒吧將所有電燈關閉後,客人便點起蠟燭照明。

不過,蘋果和環保份子都忘記了告訴大家,與指二手煙有毒的論據類似,部分研究顯示燃點蠟燭一樣可以釋出大量致癌及有毒物質﹗(可參考1, 2)

為了減少燃燒發電,便叫人人把電燈熄三分鐘,改為燃點蠟燭照明,這就叫做環保嗎?

這次所謂「熄燈行動」,可說是保環份子慣常運用那種「用小小的方法來解決大大的問題」(maximise the problem and minimise the solution)的宣傳手法的又一次例證﹗

本網相關評論﹕如果問題是嚴重的話

8月11日補充: 「熄燈行動」沒有得到廣泛支持, 籌辦活動的組織把矛頭直指政府和曾蔭權, 根據蘋果報導, 行動發起人說: 「假如香港更民主的話,將有更多從政者傾聽市民的聲音。」, 但現在證明「熄燈行動」市民大部份都不支持(沒有熄燈), 政府和曾蔭權在這事上不正是順應民意嗎?

再者, 「熄燈行動」的原意是由市民籍此表達不滿空氣污染, 希望政府可有相應的改善政策, 因此最重要的是有市民的參與, 硬要政府帶頭似乎有點本末倒置。

Sunday, August 06, 2006

路透社被懷疑偽造照片

路透社8月5日發表了一張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被以軍轟炸後的照片, 但已有網頁指出這照片是偽造的, 讀者可自行判斷。

最新消息: 路透社承認照片被改動過, 已經自動把照片撤回

2006年8月8日: 明報和蘋果今天已報導了路透社「造相」事件。
同一特約攝影記者另一做了手腳的照片, 路透社已承認照片是假的。
更多被發現有問題的路透社照片: 1, 2, 3, 4, 5
就yellowcow所知, 這裡連結的都是最先發現照片有問題的網誌。

2006年8月9日: 路透社至少在以黎方面的報導已經是信譽破產, 本地報章是否應該停止用路透社作為消息來源呢?
路透社決定撤回特約攝記Adnan Hajj所有920張照片。

2006年8月14日: 這篇有關這事件的評論, 值得一讀
2006年8月24日: 真主黨又被發現造假新聞, 這次是聯合國救護車被炸事件, 還有指娖色列使用化武
2008年3月2日: AP Crack Down on Blog Criticism of Photo-journalism

Saturday, August 05, 2006

含糊失實的八號風球報道

8月5日蘋果日報頭條,大篇幅地報道全港「氣象迷、打工仔、家庭主婦」聲討天文台為何不掛八號風球﹕

‧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堅決抱住逾30年前的古舊制度自辯。一場超無敵三號波掀開了風暴警告機制的弊病
‧有網民怒斥天文台玩弄數據,誤導市民 。

首先,這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指控﹕若認為沿用了30年、只按維港沿岸風力的標準有弊病,則應催促政府修改現有機制,而不是指罵天文台,因任誰都知道,天文台只是政府屬下的一個執行部門。

另一個指控是﹕天文台一直在「玩弄數據,誤導市民」﹔對此,蘋果引述了「地下天文台」和「網民」,主要的例子包括﹕

‧譬如01年 7 月「玉兔」襲港,天文台掛起八號波,但當時天星碼頭只錄得每小時平均41公里的風力,未達63公里的八號風球標準,其時天文台用了離岸的長洲強勁風力紀錄,附會其高 舉八號波的決定。

但其實,當年「玉兔」吹襲期間,除長洲之外,在維港沿岸的中環廣場,最高平均風速也超過63公里(詳情可參考01年熱帶氣旋年報3.4段)。此一事實,卻不知是甚麼原因,被蘋果和它的「網民」完全隱瞞了﹗

說句實話,Yellowcow過去幾天也曾給風暴「派比安」吹得有點狼狽,也希望天文台能掛八號風球好讓自己放放假,但當看到傳媒只顧煽情、以偏概全的報道,不禁也感到莫名其妙﹗

埃以建交的啟示

明報8月4日國際人語「卡特促成埃以建交的啟示」指中東要有和平要參考當年卡特的做法, 卡特推動埃及總統薩達特與以色列總理貝京在美國大衛營會談,後來雙方同意建立外交關係。

但作者並沒有提及當年以埃建交時的背景, 如果和現在以黎的情況比較, 便會知道卡特當年的一套根本不適用於目前的中東局勢。

首先以色列在1967年六日戰爭勝利後一直佔領西奈半島, 1973年埃及曾發動攻擊企圖收復失地但失敗, 因此以色列在當時兩國的關係上可說是處於絕對強勢, 埃及也明白到打不贏以色列, 只有談判。

埃及總統薩達特首先在1977年到訪以色列, 並成為第一除換來個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 1998年大衛營會談後以埃簽署和約, 以軍交還西奈半島, 除換來埃及的承認, 還得到在蘇伊士運河自由出入權, 埃及也同意把Strait of Tiran和the Gulf of Aqaba定為國際水域。

整個以埃和談都是是兩國在美國推動下直接進行, 聯合國並沒有參與, 而埃及更是在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強烈反對下和以色列進行和談, 埃及更因此被逐出阿拉伯聯盟, 薩達特最後也被激進回教分子暗殺。

而現在以黎的情況可說是完全不同, 首先和以軍作戰的不是黎巴嫩軍, 是敘利亞和伊朗背後支持的真主黨, 而事件發生前以色列已經在2000年完全撤出黎巴嫩, 但真主黨來說, 這只表示以色列已變得衰弱, 有機可乘, 而真主黨並沒有打算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 反而是要把以色列摧毀, 而當今阿拉伯世界也沒有像薩達特的領袖, 現在當然還有聯合國的參與, 這只會令事件複雜化。

如果以埃建交有任何啟示的話, 那便是首先要讓以色列完全打敗真主黨, 然後以色列和黎巴嫩的和談才會真正有意思, 當然聯合國的參與要減至最少。

而美國的參與會很重要, 除了推動會談外, 將來對黎巴嫩的經濟援助將會是一個重要因素, 事實是目前不計伊拉克, 以色列和埃及是受美國軍事和經濟援助最多的國家。

如果要談「卡特推動中東和平的成就的話」, 那麼是否也應同時談卡特中東政策的失敗呢? 1979年卡特在任時發生的伊斯蘭革命令激進回教主義從此控制了伊朗, 這事對中東以至世界的影響絕對比以埃建交深遠。

8月20日補充: Carter: Sympathy for the devil

Thursday, August 03, 2006

如果問題是嚴重的話

根據BBC的報導, 這份英國的報告在分析過英國傳媒在全球暖化的報導, 認為英國傳媒普遍對全球暖化現象和危機誇大報導, 但這樣反而對解決問題是幫倒忙, 危言聳聽只會令讀者感到麻木和無助, 報告甚至認為誇大報導可能有商業上的因素, 因為這樣有助銷量, 但傳媒同時在報導解決辦法時卻有不對稱的現象, 一名顧問的評語是:

  • The style of climate change discourse is that we maximise the problem and minimise the solution
  • So we use a loud rumbling voice to talk about the challenge, about melting ice and drought; yet we have a mouse-like voice when we talk about 'easy, cheap and simple' solutions, making them sound as tiny as possible because we think that's what makes them acceptable to the public

這報告雖然是以相信全球暖化為事實的角度去評論, 這和Yellowcow抱懷疑的態度不同, 但以上論調也適用於本地某些情況。

例如香港最近大力推行把室內空調校至25.5度, 但香港的人均居住, 商場和寫字樓的面積越來越大, 加上人口的增長, 用於空調的能源會減少嗎? 空調校至25.5度, 最多只能把增長減漫少許, 但如果空氣污染問題真的是如此嚴重的話, 難道不是要用更激進的動作嗎? 為何只推廣一些'easy, cheap and simple'政策呢?

把室內空調校至25.5度,大家當然支持, 並不是因為這樣可以解決問題, 而是因為這看似無傷大雅, 也好像不用付出什麼代價, 政府和商界更加高興, 他們最怕是要被迫做更激的政策。

而推廣這些簡單容易政策也無謂地把社會分為支持和不支持兩類, 所謂支持的人可以沾沾自喜, 佔據道德高岸, 作grandstanding, 對不跟隨的人加以指責, 傳媒可以熬有介事地手執溫度計, 量這量那, 溫度低少許馬上大做文章。

但支持和不支持的人對環境的影響真是有分別嗎? Yellowcow負擔不起住大屋, 但負擔得起把空調校至自己認為最舒服的溫度, 如果是低過25.5度的話難道要內疚嗎? 如果有天Yellowcow發達了是否應該為了環保而不住大屋呢?

最後, 有沒有人知道25.5度這標準是如何得來的, 為什麼不簡單的25度算數? 可能25.5度給人較科學化的印象, 但這是事實嗎?

8月10日補充: 英國有報告指單身居住這種生活方式是最不環保的, 這是否表示大家可以鄙視獨居人士呢?

8月14日補充: Spiked有關ippr這份報告的評論

「排污交易」真是那麼可行嗎?

8月3日信報社評「排污交易是一盤大生意」,對「排污交易」(emissions trading)推崇備至﹕

‧(排污交易)優點是行政措施和經濟誘因並用,但政府(或環保監管機構)無須動員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監察、巡查 ‥‥
‧去年一月開始的「歐盟排放交易計劃」,二十五個成員國都參與‥‥現在美國堅決拒簽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也是以排污交易的概念 ‥‥

信報社評沒有提及的是,以目前的情況而言,「歐盟排放交易計劃」可說是失敗的﹕計劃無法令歐盟達到「減排」目標,卻令電費因此而急升超過五成﹗(可參考Bloomberg的報道)

事實上,至少在國際層面上,「排污交易」的可行性仍充滿疑問,因要確保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遵守及履行有關規定將非常困難。京都議定書無限期豁免了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和印度)的排放限制,結果卻做成更大的不公平,這也是美國拒簽的主要原因。

8月31日補充: What's Wrong with Regulating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10月29日推薦: EU Emissions Scheme Risks Becoming 'Pointless', California signs onto Kyoto Protocol just as it falls apart

Wednesday, August 02, 2006

以軍把兒童趕上絕路?

7月31日蘋果社評「以軍為何要把兒童趕上絕路」非常一面倒的反以色列, 還以為是出自真主黨人的手筆:

  • 這些年幼的黎巴嫩小孩做錯甚麼事呢?為何以色列的戰機、炸彈非要置他們於死地不可呢?

作者有證據以軍是蓄意炸死這些小孩的嗎?

  • 這些被以軍迫的走投無路、投靠無門的黎巴嫩人真的該死、真的該像以色列軍方所說那樣為自己的死傷負責嗎?

以色列軍方有說死傷要為自己的死傷負責嗎?以方是說真主黨要負責

  • 以色列的炮火攻擊根本不會區分平民或軍事目標、根本不會對婦孺平民手下留情

為什麼不提真主黨利用平民區作戰場這一事實? 為什麼不提真主黨的行為是犯了戰爭罪行?

  • 甚至連聯合國維和部隊也不放過

為什麼不提真主黨利用聯合國維和部隊作人盾?

  • 為甚麼以色列在過去十多天能肆無忌憚的入侵另一個主權國家──黎巴嫩呢?

難道作者忘記了事件的發生是因為真主黨綁架以色列士兵和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引起的嗎? 事實是真主黨為了和以色列打這場仗已經準備了6年

  • 以色列在黎巴嫩的軍事行動已完全超出了打擊真主黨游擊隊的需要,已變成對無辜平民的任意殺戮。

請問什樣才是合乎需要呢? 任意殺戮? 真主黨戰事至今向以色列發射了近2千枚火箭, 大部份落在民居, 被擊中的有幼稚園(多次), 醫院, 至今最少有19人死, 這不算是任意殺戮? 單是今天便有150枚火箭射向以境內, 有一枚還落在巴勒斯坦西岸地區, 難道真主黨的目標不是殺害更最多的平民嗎? 幸好的是真主黨的火箭準確度不足和以方的防禦做的好。

這樣一面倒的指責娖色列只會幫助了真主黨, 令其以後更有恃無恐利用相同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