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8月4日國際人語「卡特促成埃以建交的啟示」指中東要有和平要參考當年卡特的做法, 卡特推動埃及總統薩達特與以色列總理貝京在美國大衛營會談,後來雙方同意建立外交關係。
但作者並沒有提及當年以埃建交時的背景, 如果和現在以黎的情況比較, 便會知道卡特當年的一套根本不適用於目前的中東局勢。
首先以色列在1967年六日戰爭勝利後一直佔領西奈半島, 1973年埃及曾發動攻擊企圖收復失地但失敗, 因此以色列在當時兩國的關係上可說是處於絕對強勢, 埃及也明白到打不贏以色列, 只有談判。
埃及總統薩達特首先在1977年到訪以色列, 並成為第一除換來個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 1998年大衛營會談後以埃簽署和約, 以軍交還西奈半島, 除換來埃及的承認, 還得到在蘇伊士運河自由出入權, 埃及也同意把Strait of Tiran和the Gulf of Aqaba定為國際水域。
整個以埃和談都是是兩國在美國推動下直接進行, 聯合國並沒有參與, 而埃及更是在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強烈反對下和以色列進行和談, 埃及更因此被逐出阿拉伯聯盟, 薩達特最後也被激進回教分子暗殺。
而現在以黎的情況可說是完全不同, 首先和以軍作戰的不是黎巴嫩軍, 是敘利亞和伊朗背後支持的真主黨, 而事件發生前以色列已經在2000年完全撤出黎巴嫩, 但真主黨來說, 這只表示以色列已變得衰弱, 有機可乘, 而真主黨並沒有打算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 反而是要把以色列摧毀, 而當今阿拉伯世界也沒有像薩達特的領袖, 現在當然還有聯合國的參與, 這只會令事件複雜化。
如果以埃建交有任何啟示的話, 那便是首先要讓以色列完全打敗真主黨, 然後以色列和黎巴嫩的和談才會真正有意思, 當然聯合國的參與要減至最少。
而美國的參與會很重要, 除了推動會談外, 將來對黎巴嫩的經濟援助將會是一個重要因素, 事實是目前不計伊拉克, 以色列和埃及是受美國軍事和經濟援助最多的國家。
如果要談「卡特推動中東和平的成就的話」, 那麼是否也應同時談卡特中東政策的失敗呢? 1979年卡特在任時發生的伊斯蘭革命令激進回教主義從此控制了伊朗, 這事對中東以至世界的影響絕對比以埃建交深遠。
8月20日補充: Carter: Sympathy for the devil
Saturday, August 05, 2006
埃以建交的啟示
Posted by yellowcow at 11:50 AM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