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03, 2006

如果問題是嚴重的話

根據BBC的報導, 這份英國的報告在分析過英國傳媒在全球暖化的報導, 認為英國傳媒普遍對全球暖化現象和危機誇大報導, 但這樣反而對解決問題是幫倒忙, 危言聳聽只會令讀者感到麻木和無助, 報告甚至認為誇大報導可能有商業上的因素, 因為這樣有助銷量, 但傳媒同時在報導解決辦法時卻有不對稱的現象, 一名顧問的評語是:

  • The style of climate change discourse is that we maximise the problem and minimise the solution
  • So we use a loud rumbling voice to talk about the challenge, about melting ice and drought; yet we have a mouse-like voice when we talk about 'easy, cheap and simple' solutions, making them sound as tiny as possible because we think that's what makes them acceptable to the public

這報告雖然是以相信全球暖化為事實的角度去評論, 這和Yellowcow抱懷疑的態度不同, 但以上論調也適用於本地某些情況。

例如香港最近大力推行把室內空調校至25.5度, 但香港的人均居住, 商場和寫字樓的面積越來越大, 加上人口的增長, 用於空調的能源會減少嗎? 空調校至25.5度, 最多只能把增長減漫少許, 但如果空氣污染問題真的是如此嚴重的話, 難道不是要用更激進的動作嗎? 為何只推廣一些'easy, cheap and simple'政策呢?

把室內空調校至25.5度,大家當然支持, 並不是因為這樣可以解決問題, 而是因為這看似無傷大雅, 也好像不用付出什麼代價, 政府和商界更加高興, 他們最怕是要被迫做更激的政策。

而推廣這些簡單容易政策也無謂地把社會分為支持和不支持兩類, 所謂支持的人可以沾沾自喜, 佔據道德高岸, 作grandstanding, 對不跟隨的人加以指責, 傳媒可以熬有介事地手執溫度計, 量這量那, 溫度低少許馬上大做文章。

但支持和不支持的人對環境的影響真是有分別嗎? Yellowcow負擔不起住大屋, 但負擔得起把空調校至自己認為最舒服的溫度, 如果是低過25.5度的話難道要內疚嗎? 如果有天Yellowcow發達了是否應該為了環保而不住大屋呢?

最後, 有沒有人知道25.5度這標準是如何得來的, 為什麼不簡單的25度算數? 可能25.5度給人較科學化的印象, 但這是事實嗎?

8月10日補充: 英國有報告指單身居住這種生活方式是最不環保的, 這是否表示大家可以鄙視獨居人士呢?

8月14日補充: Spiked有關ippr這份報告的評論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我不懂科學,只知現室外29度,我若將空調設恆溫為26度,我會有涼快感,但還要看恆溫制是否靈敏。

我知道若將空調設恆溫為21度,我要加穿外套才適應。

我知道現在的恆溫系統是很落後,幫不了多少忙。

我知道香港發電廠還未有脫硫裝置,我負擔的電費會少些,我不會太著意省電。
我知道現在發電廠會給我酸雨的回報,很多露天物品都加速報消。

我知道省電是個人選擇,跟道德沒有直接關係。

我知道省電不用科學家來印證,成果顯淺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