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牛津大學教授Richard Dawkins著作的《上帝幻覺》(The God Delusion),指「上帝」這個信仰並不理性,亦沒有科學根據。書本暢銷,一時間亦令「上帝是否信得過」成了西方傳媒的熱門話題。
你當然不會預期這類辯論會在香港傳媒出現。不過,之前的《中大情色版》事件,卻引來不少本地傳媒知識分子對基督教團體的批判,部分更把事件說成是「美國新保守主義嫡系傳人」在香港發動的「道德聖戰」。
筆者並非宗教專家,但清楚不過的是,批評基督教在傳媒界已不是一個禁忌(當然,如批評的對象換了是回教,情況將截然不同)﹔傳媒知識分子普遍將傳統宗敎視為與理性無關的個人行為,當中沒有對或錯﹔指上帝存在只是「幻覺」不但不是禁忌,反而代表思想「進步前衞」。
不過,沒有了「上帝幻覺」,可不代表我們的傳媒知識分子便會更理性、更科學。事實上,大部分只不過是轉換了崇拜的對象,改為迷信「全知全能」的大政府,認為可以透過的干預和管制,將社會改造成人間天堂。
網上報章TCS Daily評論員Karl Reitz回應《上帝幻覺》等言論時便指出,當人們不再相信有神存在時,各式各樣的「世俗化宗教」(secularized religions)便會應運而生,當中包括盛極一時的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以及目前方興未艾的福利主義和環保主義。
為甚麼會這樣?因為追求一個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天堂,一向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沒有了上帝的天堂,人們只會轉而在地上尋找。抓緊這個機遇,「世俗化宗教」便可以大力促銷他們的大政府崇拜,令信徒相信可以把社會改造成一個沒有階級剝削、沒有貧窮、「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人間天堂。
例如,現今的左翼環保運動,便集合了一切宗教的元素﹕環保團體變成了可以預言「生態大災難」的「先知」,宣揚以電腦模擬推算出來的「全球暖化」末日論,個人消費行被視為「破壞大自然的原罪」,「救贖」的方法則是透過政府的干預和禁制,「淨化」我們的浪費習慣,為下一代(來世)創造一個「大自然伊甸園」。(可伸延參看本網之前評論)
有人可能會問﹕「世俗化宗教」又有甚麼不好?首先,宗教信仰是建基於教條,而非理性和科學,所以我們要「政教分離」,防止有人利用政府的權力,把自己的教條強加於我們身上。可是,環保主義等世俗化宗教,卻往往以「科學」作為包裝,鼓吹政府干預,以實踐他們「改造社會」的宗教目標。
政府的干預,實際上就是對個人自由的限制,其結果往往是越攪越糟﹕訂立最低工資保障低薪工人,反而削平了他們以低薪競爭的優勢,令失業率更高﹔立法限制自由以維護公平,結果就如佛利民所說的,到頭來自由和公平兩者皆失﹔在環保分子鼓吹「農藥危害大自然」之下,各國政府魯莽地禁制了有效農藥滴滴涕(DDT),結果釀成了非洲瘧疾橫行的災難。
更壞的是,一個沒有上帝「看管着」的世俗化宗教,往往會狂妄自大到荒謬的地步﹕例如認為人類的力量可以「拯救全球氣候變化」,把氣溫變化「控制在攝氏兩度之內」﹔他們更不相信自然界的災害是「上帝的意旨」(Act of God),於是把風暴、乾旱、水浸等天災通通歸咎於人們「不環保」的消費行為。在這種教義之下,人類反而變成了一種令「地球先生」生病的病毒。
話說回來,上帝是否信得過?這的確不能以科學解釋,不過,歷史經驗卻告訴我們,一個沒有上帝的社會,往往會變成一個「大政府幻覺」的温床,培養出大批迷信政府干預的信徒。這些「大政府」信徒亦不會像上帝般仁慈,等待我們死後才審判我們的罪過。他們要的是政府從速立法,馬上就要懲罰我們「褻瀆大自然」的原罪。
6月23日: 連最liberal的荷蘭近年也變得保守
推薦閱讀:
Why this scientist believes in God
On Religion, Hitchens is Not so Great
In Europe, God Is (Not) Dead
The anti-God Squad
Environmentalism: the new death cult?
Wednesday, June 20, 2007
否定上帝﹕催生「大政府幻覺」
Posted by yellowcow at 4:51 PM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20 comments:
Please visit my blog on Hong Kong'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t http://www.thenewgreenhk.blogspot.com
黃牛大祭司︰
我不知你的x是大是小,我只是學你屈人「大」的說法啫,不過你作慣大就眾所周知叻,作大唔等於你有大野既,不過講大唔大是相對的,唔好亂認啊。
至於信仰,我最鍾情黃牛大祭司宣揚的「自由市場屌大正苦教」,此教所出的民粹是最高水平,教主那套扣帽子大法令我如痴如醉,我願奉獻我一生的臭屁來打倒大祭司所說的「大正苦教」,請黃牛大祭司加持我功力,讓我可分辨「大」與「小」的,免我誤瀆黃牛大祭司宣揚的「大x市場教」啊。
阿門
看完黃牛的文章後茅塞頓開,大家可以盡情消費,爭取把地球的資源在有生之年耗盡,話之後代去死啦,哈哈哈哈。
雖然未太認同你所舉的例子,但的而且確,在歷史上,除了極少數的英明領袖,幾乎絕大多數想在創建理想社會、烏托邦的人,最後只為人類帶來更嚴重的災難。
大家今日口諸筆伐,帶來各種污染的科技,最初都是科學家想改善人類生活,孜孜不倦地發明出來
copy from 黃牛在「假大空的減排鬧劇」的回應
這毫無疑問是內地政治體制引發的問題,導致管理失效、產權不清,地方政府又缺乏制衡﹔故應釐清產權,確立制衡政府機制,以市場力量淘汰低端工廠。
同樣毫無疑問的是,這些問題與「全球暖化」無關。
廢柴兄口口聲聲話應釐清產權, 甘應該是誰去釐清產權? 制衡政府機制, 又是誰去訂立制衡政府機制? 要減少政府的干擾, 又要釐清產權, 到底那一句先係真?
如果廢柴兄說「迷信「全知全能」的大政府,認為可以透過的干預和管制,將社會改造成人間天堂。」
甘我想信佢是「迷信「全知全能」的自由市場,認為可以透過的任意行為,將社會改造成人間天堂。」
請問你怎能肯定沒有了上帝幻覺,人們就會改為迷信「全知全能」的大政府??根本香港只有很少基督徒,,那麼香港是例子嗎??
如果按照你的說法,你又是不是迷信自由市場?預言'大政府'降臨的先知,宣揚沒有用電腦計算出來了'政府控制論',政府的一切措施被視為'干預個人自由的原罪',救贖是通過放任和不理,為下一代創造一個'超自由的'伊甸園'??
我也想請問你究竟你認為政府這個機構是幹什麼的??政府不就是人民組織出來管制人民?沒有階級剝削、沒有貧窮..這是市民給壓力政府要它改善,政府應撤手不理嗎?
我認同的確有些左派環保份子有問題,但黃牛則是極右的自由份子,兩者都走向極端,不值鼓勵
「你」黃牛說︰「你當然不會預期這類辯論會(上帝是否信得過)在香港傳媒出現。」
「你」知道1987年9月30日中大舉行了一場題為「相信神的存在是更合理嗎?」的辯論會嗎?「你」知道及後明報月刊有專輯報導及出版那次論戰的專集嗎?
「你」當然不知,但「你」以為自己全知,還要踢爆香港傳媒(生果報除外)。
牛的臉皮不薄啊!
黃牛廠長︰
本人肥黎欲求大批時款帽子,請提供貴廠以下帽子產品最新到岸價報價單︰
1「生態大災難」的「先知」
2 環保主義世俗宗教
3 非洲瘧疾橫行的元兇
4「地球先生」生病的病毒
5 迷信政府干預的信徒
6「大政府」的信徒
7 強加教條於人身上宗教
8 末日論者
9 政府的干預和禁制的黑手
10 偽裝科學改造社會者
11 失業率製造者
12 個人自由的限制者
數量︰各款每月一萬打
送貨地點︰生果報廠房貨倉
如有新款,請即提供報價
祝帽業興隆
肥黎
全球暖化的後果是否科學家的危言聳聽並不重要,但氣候變化令世界各地相繼出現不常的災難,你可視而不見,選擇性地接受嗎?
黃牛,建議你去去西藏做隻牦牛,去青藏高原感受一下冰川萎縮的危機. 香港人缺水可向廣東的東江要水,藏族人呢?下游的老百姓呢? 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下流的恆河.瀾滄江.怒江皆源自青藏高原的冰川, 你會飲水思源嗎? 還是巴不得多點污染,搞到天下的河流.湖泊好像無錫的太湖一樣.
全球氣候變暖造成西藏冰川萎縮 20/6 星島日報
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向巴平措表示,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西藏高原生態變化,特別是雪線、冰川的萎縮,但他強調,這不僅是西藏、不僅是中國、而是全世界共同的問題。向巴平措表示,西藏的環境不僅是西藏的問題,而且關係到整個國家、整個亞太地區的生態問題。中央政府已經重點投入資金,對西藏高原生態屏障進行全面的治理。由於全球的氣候變暖造成的西藏高原的生態變化,生活在高原上的人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雪線、冰川的萎縮問題。向巴平措也指出,自治區政府不僅已把西藏三分之一的土地作為保護區,而且嚴格制定了西藏整個開發過程中的一些功能區,在這方面已經制定了非常明確的規劃。他強調,「西藏現在環境處在我國乃至世界上保護非常好的水準,處於原生態的狀況。」向巴平措也表示,青藏鐵路通車近一年,極大地推動了西藏旅遊等事業的發展和社會進步,自治區政府並採取了一系列生態保護措施,使沿線環境得到有效保護。他說,西藏生態系統、生態環境獨特而脆弱,一旦破壞了恢復起來很困難。西藏認真落實國家領導人的要求,實行嚴格的環境評價制度,建設重點生態工程,制定頒發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地方法規和行政規章制度20多件,建立自然保護區38個,總面積40多萬平方公里,佔全區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
印度教徒視為最神聖的永恆之河恆河﹐是印度人的心靈寄托﹐也供應五億多人口的飲水和農業灌溉﹐但據科學家的最新報告﹐恆河的源頭喜馬拉雅山冰川﹐正以每年約四十公尺的比例萎縮﹐預計到二零三零年時﹐整個冰川將會消失﹐屆時恆河也將不再永恆﹐成為下雨才有水的普通河流。
設在印度中部恆河聖城瓦拉納西的環保組織「印度神廟基金會」主席米西拉今天表示﹐全球氣候暖化使得恆河水源不繼﹐勢必傷害到印度教徒的宗教信仰。他無奈地表示﹐基金會全力防治恆河的生態污染﹐卻難以防范全球氣候暖化造成的更大威脅。
每年均有數十萬印度教徒造訪瓦拉納西﹐在垃圾成堆的恆河中沐浴﹐象徵洗去罪惡和尋求新生﹐並且將恆河的水裝入小瓶帶返家中﹐當作聖水般的傾灑四處祈福﹐甚至倒入自家水塔或村中水井﹐做為「淨化」水源之用。
據米西拉表示﹐在乾燥的夏季裡﹐恆河水流有百分之七十來自喜馬拉雅山的甘戈德裡冰川﹐但將來可能只有在逢雨季時﹐恆河才會出現水流。他表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已在三月份的報告中﹐將恆河列為世界瀕臨危險的十大河流之一。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不久前公布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內容﹐讓人有世界末日即將來臨的悚然感覺。
報告警告人類必須及早降低暖化現象﹐否則全球氣候暖化現象正加速冰川融化﹐在可預見的將來勢必造成全球乾旱﹑海水上升﹑飲水匱乏﹐農作滅絕﹐疾病叢生﹐將人類生存空間描述成一幅可怕的情景。
喜馬拉雅山的冰川是亞洲七大河流的源頭﹐包括恆河﹑印度河﹑在中國境內稱為雅魯藏布江的布拉瑪普得拉河﹑薩爾溫江﹑湄公河﹑長江和黃河﹐是確保印度和中國逾十億居民全年水資源供應無虞的來源。
若冰川水量衰減﹐供應水力發電廠能源的位能將會降低﹐造成工業問題﹐同時﹐灌溉水縮水也代表農作物收成將會減少。
印度環保律師梅塔﹐原致力防止將有毒物質傾倒恆河﹐如今也積極敦促政府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以減緩氣候暖化加劇現象。他抱怨在不久前召開的八大工業國家高峰會上﹐印度和中國以必須維護高經濟成長為由﹐附和美國拒絕對溫室氣體排放採取限制措施。
印度與中國﹑美國同是世界上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但印度辯稱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必須率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才能期待開發中國家如印度等跟進。
梅塔表示﹐全球暖化造成喜馬拉雅冰川加速萎縮﹐印度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政府的短視和缺乏魄力﹐將使印度終有一天會失去最神聖的永恆之河。
黃牛, 大棠流浪牛之家的八十多隻黃牛.水牛正面臨缺水的危機,這事件蘋果報也有報導.
你叫黃牛,牠們大部分都是可愛的黃牛,故此牠們是你的親人.朋友, 請你施以援手.出錢出力幫牛牛.
------------------
流 浪 牛 之 家 被 截 水 源
蘋果日報 15/05/2007
本 報 訊 】 「 香 港 流 浪 牛 之 家 」 繼 上 周 六 有 義 工 被 襲 後 , 負 責 人 洋 洋 昨 日 表 示 , 養 牛 場 內 的 水 源 在 事 後 被 人 截 斷 , 曾 有 義 工 前 日 到 村 口 街 喉 取 水 , 但 在 昨 日 凌 晨 卻 被 人 全 部 倒 掉 , 現 在 水 缸 內 餘 下 的 水 , 由 於 水 位 過 低 , 即 使 得 牛 頭 低 」 , 牠 們 也 難 以 喝 得 到 , 場 內 82 隻 牛 面 臨 斷 水 危 機 。
村 民 在 附 近 監 視 喝 罵
本 報 記 者 昨 在 養 牛 場 所 見 , 有 村 民 在 附 近 監 視 , 並 用 粗 言 穢 語 喝 罵 洋 洋 及 記 者 。 洋 洋 昨 日 稱 , 目 前 情 況 十 分 嚴 峻 , 「 今 ( 昨 ) 日 連 溝 飼 料 水 都 唔 夠 , 水 太 少 啦 , 佢 飲 唔 到 水 缸 水 , 希 望 有 好 心 人 運 畀 佢 飲 , 否 則 遲 都 唔 知 點 算 ! 」 洋 洋 稱 , 養 牛 場 的 水 來 自 山 上 的 山 水 , 透 過 喉 管 輸 到 場 內 。 她 強 調 場 內 所 養 的 牛 只 會 到 荒 地 吃 草 , 不 會 踐 踏 農 田 , 但 卻 經 常 被 人 嚇 打 。
---------------------
元 朗 大 棠 谷 一 片 滿 佈 泥 濘 的 土 地 , 是 80 頭 流 浪 牛 的 棲 身 之 所 。 十 年 來 堅 持 收 留 被 棄 置 牛 隻 的 香 港 流 浪 牛 之 家 主 席 洋 洋 , 要 籌 募 供 養 牛 隻 的 經 費 之 餘 , 還 要 面 對 牛 場 附 近 村 民 的 壓 力 。 一 直 向 政 府 申 請 撥 地 不 遂 的 她 , 重 申 期 望 政 府 容 許 她 租 用 處 於 南 生 圍 的 一 幅 官 地 , 讓 被 遺 棄 的 牛 隻 有 一 個 長 遠 家 園 。
向 政 府 租 地 無 回 音
牛 隻 彷 彿 注 定 是 人 類 的 奴 隸 , 或 是 拉 車 耕 田 , 或 是 被 屠 宰 食 用 。 在 本 港 社 會 轉 型 的 大 氣 候 下 , 越 來 越 多 昔 日 務 農 者 放 棄 牛 隻 , 漁 農 自 然 護 理 署 每 接 到 棄 置 牛 隻 的 投 訴 , 即 將 牛 隻 捕 捉 拘 留 、 等 待 宰 殺 。 洋 洋 正 是 這 些 流 浪 牛 隻 的 救 星 , 出 錢 出 力 將 牛 隻 競 投 回 來 , 安 置 到 流 浪 牛 之 家 。 由 於 青 草 有 限 , 她 隔 日 要 到 元 朗 市 中 心 的 果 汁 店 收 集 榨 取 果 汁 後 的 甘 筍 及 蔗 渣 , 作 為 補 充 植 物 飼 料 。
籌 募 養 牛 的 經 費 固 難 , 應 付 附 近 居 民 的 投 訴 更 難 , 居 民 指 牛 隻 破 壞 先 祖 山 墳 、 又 破 壞 農 作 物 , 上 月 更 截 斷 水 源 , 要 求 流 浪 牛 之 家 遷 徙 。
洋 洋 無 奈 地 說 , 自 01 年 起 已 向 政 府 申 請 租 用 南 生 圍 的 一 塊 官 地 , 發 展 安 置 牛 隻 的 有 機 農 莊 , 可 是 政 府 一 直 未 作 回 應 。
appledialy@18.6.07
臨汾有煤有炭無藍天
第一「黑」市
【明報專訊2007年6月22日】山西臨汾市早年號稱「黃土高原花果城」,如今變成「中國污染第一城」。當地孩子最可憐,因為他們長到這麼大、幾乎沒見過臨汾夜空的星星。幾年前一名外商到臨汾考察投資環境,臨走前留下一句話﹕「此地不適合人類居住」,這話至今仍在當地流傳。
臨汾人說,80年代臨汾市上空還是藍天白雲,當年該市園林局為美化城市環境,在市區規劃種植了柿子樹一條街、石榴樹一條街、梨樹一條街。一名土生土長的臨汾人向記者描述,那時大街小巷都飄果香,紅紅柿子高掛枝頭,大大石榴咧嘴微笑。
20年前後 花果城變烏煙地
臨汾市更獲國家環保部門評為「花果城」,《人民日報》曾大幅報道,北京新聞紀錄電影廠還拍了《黃土高原上的花果城》等紀錄片。誰會想到,這個堯帝在此建都的「天下第一都」,從80年代後短短20年就變為「中國污染第一城」。
熱風吹過 眼睛紅腫兼奇癢
記者在臨汾市停留3天,雖然全是晴天卻感受不到陽光照射,因為全城濃霧瀰漫,天空那團鵝黃色光暈,原來就是中午12時多的太陽。在臨汾搭車時多數打開車窗,不料眼睛被風吹過之後竟然發炎紅腫、奇癢。感覺空氣中夾雜一股怪味,似乎是硫磺味道,但當地人聞不出空氣有什麼異味,十幾年都習慣了。清潔工人掃過的街道,總還是留下一層薄灰,全年如此。街上幾乎沒有新車,因為即使是新車,只要繞城一周都會蒙上灰塵而變成「舊車」,用手指在車身上劃得出明顯痕。
的士司機李先生對記者說,他家住城西,原有一條清澈小河,他上小學時常在河中抓小魚螃蟹;上初中時河水變得渾濁起來,河中已沒什麼生物;待他上高中,小河變成黑水河;現在,那條河已經消失了。
臨汾堯都區劉村鎮北葦村被當地傳媒稱為「癌症村」,而段店鄉一個叫下康的村子由於許多人患上偏癱等惡疾,亦有「跛子村」的別名。記者在北葦村所見,村裏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只留下老弱病殘。或許因為村民身故較多,該村最發達的竟是殯葬業,遠近聞名。
外遷潮起 樓盤靠環保促銷
由於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臨汾市民「生態移民」形成滾雪球效應,近年聞名北京、上海等地房地產市場的山西買樓團中就有臨汾人。目前環保概念已成該市樓房促銷的頭號王牌,代理商多以「最適合人類居住海濱城市」、「國家AAAA級旅遊度假區、好空氣」等廣告語來向臨汾人推銷外地樓盤。
臨汾簡介
位置﹕山西省西南部,黃河中游
面積﹕20,275平方公里,佔全省13%
人口﹕412萬
經濟﹕以煤、鐵、焦炭等工業為主,05年GDP為523.18億人民幣,居山西省第二
臨汾是廢柴兄的理想城市和生活, 所有廠商可以任意而行, 唔需要理甚麼環保, 外在成本. 總之賺錢, 正!
What evidence can you put forward to support the claim that belief in religion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support fo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正一牛皮燈籠.
呢條黄牛真係越嚟越廢,有啲語無倫次同思覺失調!為咗滿足自己反環保嘅怪僻,痴漢竟然要擺埋上帝上枱,借題發揮,真係無聊!
"環保團體變成了可以預言「生態大災難」的「先知」,宣揚以電腦模擬推算出來的「全球暖化」末日論,個人消費行被視為「破壞大自然的原罪」,「救贖」的方法則是透過政府的干預和禁制,「淨化」我們的浪費習慣,為下一代(來世)創造一個「大自然伊甸園」"
環保係叫大家反思消費模式對環境嘅破壞,同喚醒大家「全球暖化」嘅危機,唔好再做一隻俾慢火煲熟嘅青蛙;咪當全球污染同氣候劇變唔關你事咁低能啦!
咁都要俾你吹到遠一遠,夾硬攞啲「原罪」、「救贖」、「伊甸園」出嚟炒埋一碟,一味淨係千方百計挑撥人反環保,地球點解有咁嘅自私鬼?
『黃牛則是極右的自由份子』
睇佢上一篇嘅推薦閱讀,一口氣力推五個布殊仔嘅資訊,當係寶咁叫人去崇拜,就知佢係極右的自由『狂熱』份子啦!
This is interesting. I think your view is that we should have excessively convincing evidence for an idea before we act based on the idea.
Let's consider this. Tom has a wife Jane. Recently Jane's friends suggested that Jane likes muscular guys while Tom isn't, and she found Jane has gone to hotels with other guys many times. When Tom gets thinner, more friends report that they have seen Jane going to hotels with guys.
What Tom cares is whether Jane goes to bed with other guys, but he's fine with Jane hanging out with them.
Here we go.
Disaster: Jane goes to bed with other guys / a very hot earth
Suspected reason: Tom not muscular / too much greenhouse gas
Clue: Thinner, more reports of going to hotel / more CO2, hotter
If we were Tom (while I hope all of us isn't), whether we will go to gym and get ourselves muscular depends on a lot of factors, i.e., how much Tom loves Jane, the cost of getting muscular, how much does Tom believe the suspected reason, and etc.
We can be doubtful abou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uspected reason (not muscular) and the disaster (Jane goes to bed with other guys), while we still try to get muscular because when you cannot afford to lose Jane in your life, and the cost of getting muscular is low, it is worth trying.
If you think excessively convincing evidence is the only base of action, please observe your own behaviour. Let me know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you will get muscular.
Big Head Man, I am afraid your excessively intricate exampl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what I wrote.
And I don't think that is a good one.
Even in a more sympathetic understanding of your example, things should go like this:
- Tom's wife Jane just likes to hang out with guys, no matter they are muscular or not.
- However, some nosy friends just recklessly blame it on Tom's stature
- And even worse, those friends ask the government to force Tom to work out his body!!
Those three points you raised are possible, but not necessarily the truth. And this is irrelevant to what I want to say. Please stop playing this kind of naive tricks in the hope of getting people's attention away.
What I am interested in is the behaviour of people, but not how the story goes. Answer me. Will you go to gym under that situation?
By the way, do you have a reason to say the example is not a good one? If yes, may I sympathetically invite you to share it with us?
It's all about the government, man, and you know it.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