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本低至幾仙的膠袋,政府徵稅五毫,傳媒知識分子會說是徵得「合理」、「愈早實施愈好」﹔兩間電力公司以燃料成本上升為由加電費,傳媒則批評兩電是「巧取豪奪」、「宰割市民」。
有讀者可能會說﹕政府開徵膠袋稅,是要制止市民「濫用膠袋」,而兩電加價則只為「賺到盡」,兩者怎可相提並論?沒錯,兩者的動機或許不同,但其「環保效益」卻是一樣﹕市民的負擔增加了,自然會減少消費。套用環保署的說法,就是為減少消費提供「經濟誘因」。既然加徵膠袋稅可制止市民「濫用膠袋」,為甚麼加電費不能制止市民「浪費電力」呢?
事實上,單純以「環保」的角度來看,最重要的是能使市民減少「浪費」,加收的錢落入政府抑或私人公司,反而並不重要。環保分子過去不是一直都指摘香港人在用電上很「浪費」嗎?今年中,環保組織「地球之友」就曾批評香港人的用電,在過去十年增加了一成八,增幅遠超過同期的人口增長。當時不少傳媒亦附和,指「地球之友」的數據,顯示目前的節能措施「無法扭轉本港『高消耗、高浪費、高污染』的殘酷事實」。
事隔只半年,今天為了反對兩電加電費,同一份報章卻指市民和商戶為了節省電費,已經「扭盡六壬」、「慳無可慳」。短短半年間,香港人可以由「高消耗、高浪費」變成「慳無可慳」,這種「公正第一」的報道手法的確是叫人嘆為觀止的。
以上的例子反映了我們在傳媒看到的所謂「環保訊息」有多荒謬。為了製造「濫用」和「浪費」的假象,傳媒和環保分子往往只片面地強調某一商品或活動的消費量有多大,把相關的物品打成「不環保」。政府開徴膠袋稅的理據,亦正是建基於這種荒謬的邏輯之上。事實上,把任何一件像膠袋般輕若鴻毛的普及商品,放在一個七百萬多人的城市,你總可以得出一個看似很龐大的消耗量。
為了推行膠袋稅,政府更混淆聽視、誤導市民,一方面說環保政策是基於「污染者自付」原則,但另一方面自己卻不依循有關原則,把膠袋稅釐定在五毫子這個遠高於處理膠袋廢物成本的水平。為了自圓其說,環保署誣衊香港人「濫用膠袋」,完全沒有顧及香港人以步行往返超市,實際上遠較歐美國家以駕車購物為環保的客觀事實。百佳實行膠袋收費計劃不足五天後草草收場,已清楚顯示市民對膠袋收費是何等不滿,虧環保局局長邱騰華仍厚著面皮說甚麼「多數市民認同膠袋稅」這般的鬼話。
事實上,購物膠袋佔固體廢物的比例微不足道,政府始終沒有說明就算膠袋用量減少,對「環保」到底有甚麼實質益處。堆田區會因為市民少用膠袋而停建或延遲興建嗎?處理垃圾的成本可因而減低多少嗎?這些數據政府完全沒有提供,推行膠袋稅唯一能肯定的「成就」,就是庫房增加了收入。
與膠袋稅相比,加電費的「環保效益」顯然大得多。為了節省電費,市民和商界用電量自然會減少,最終令電廠的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減少,這不是環保分子一向的訴求嗎?兼且加電費在執行上更簡單直接,不須像膠袋稅般要商戶花資源去更改收付系統,又不須政府花費公帑增聘人手檢控免費派膠袋的「違法商人」,環保分子理應上街遊行慶祝才是,為甚麼會默不作聲的呢?
對膠袋稅和加電費截然不同的態度,實際上暴露了環保分子迷信大政府的真面目。對他們來說,只有政府從上面壓下來的才算是「環保」。故此,他們會認為政府按耗電量多寡而徵收「電費稅」是符合「環保原則」,但對於有相同「環保效益」的電力公司加電費,環保分子卻選擇避而不談。說穿了,這其實是一埸披上「環保」外衣的反資本主義運動。
本網相關評論﹕不義的膠袋稅﹔與「污者自付」和「環保」無關的膠袋稅﹔膠袋稅﹕令公僕變身「大家長」
2008年1月14日: Survey shows eco-warriors are worst polluters
推薦閱讀:
Environmentalism: a spiteful, mean-spirited drive for less power
Friday, December 28, 2007
膠袋稅VS加電費 看「環保」真面目
Posted by yellowcow at 1:22 AM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16 comments:
乜都屈落"環保分子"身上 , 你係得架喇
明報自相矛盾 , 結論居然係"傳媒和環保分子往往只片面地強...[下略]" ..
呢o的係咪叫做 ... 誅九族 ? 定係連坐 ?
跟住就炒冷飯 , 最後仲老屈"環保份子迷信大政府"
你都得架喇你 .. 讀書啦去
Well done!
廢柴兄, 明顯地未食藥喇. 電力公司加電費唔係因為環保, 而係因為提昇利潤的原因. 兩者不能同樣比較.
以佢的理論, 全世界加價, 都可以用減少浪費做藉口. 豬肉加價, 米食少d. 巴士加價, 米行多d 路. 殯儀館加價, 米死少d 人. 叫雞加價, 米唔好起雙飛. 這都是環保的錯. 妙!
寫得真好, 未必同意文中所有的points, 但可令人反思的一篇文章. 社會正需要這種獨立思巧的批判精神.
寫得真好, 未必同意文中所有的points, 但可令人反思的一篇文章. 社會正需要這種獨立思巧的批判精神.
講得好. 這就是世人避重就輕的一種手法.
披上「環保」外衣的反資本主義運動, 妙.
世界要的, 就是蠢人.
寫得真好,這真是反大政府反環保反減電費正義網文本色,可令人迷信乜膠都係環保分子攪出來的陰謀,夠毒辣思考,社會就要多些這種正義畜牲質錢落資本家個袋香港先至夠發
呢o的咪高手囉
電廠加價 , 你班"環保份子"可以揀 :
1. 支持 - 咁你就係"推高物價既無知中產"
2. 反對 - 咁你就係支持高排放既假環保
3. 不評論 - 咁你就係選擇性出聲 , 避重就輕
反正做乜都錯架啦 , 做人難 , 滿足牛牛更難
唔明白,作為香港人,常常被認為是「濫用膠袋」,政府又竟然認同,於是就以徵稅的方法減少「濫用」,這個方法是否行得通,若第日「濫用」情況沒有改善時,又會唔會收十蚊一個呢?
收皮啦盲牛
膠袋與電
膠袋與電最大不同,是膠袋並非必需品。
即使只有較有錢的人能用膠袋,並不影響低下層的獲取資訊、生產、煮食等生活合理需求。相反,若果兩電增加電費,是否有人真能按比例減少用電量,而不影響日常生活?
沒有膠袋,可以用購物袋,基本上不影響日常生活。但沒有電,電視、電腦、電燈、電爐等用品的用價變相提高,等於影響到獲取資訊、生產、煮食等生活合理需求的成本。由此可見兩者對生活的影響殊不相同。
市面上大部份膠袋都不能被生物降解,對大自然構成永久性的傷害,而最佳的解決方法就使用代用品(如環保袋),與及減用膠袋。
與此不同,耗電行為對環境的影響,主要受發電方式影響,如果兩電願意使用可再生能源,又或者香港向內地開放電網,接收內地水力、風力電廠的製電,長期可以改善用電對環境的影響。
兩電自由加價 = 資本主義?
目前香港的發電服務,由於政府政策關係,被兩家電公司壟斷,政府原本就有責任監管,以免壟斷為市民大眾帶來問題。
理想的資本主義社會,不單公司可以自由加價,市民更應有充分的選擇權,才能確保供需平衡。換言之,兩電全面向內地開放電力市場之前,盲牛兄還是別亂用「資本主義」四字吧。
「香港向內地開放電網,接收內地水力、風力電廠的製電……」
中電供應的部分電力來自內地的水電廠及核電廠。
「目前香港的發電服務,由於政府政策關係,被兩家電公司壟斷……」
不是政府禁止其他公司進場,而是發電業涉及龐大投資,屬難以進場的行業。
雖然我不同意收膠袋稅,但膠袋稅與加電費完全不同..
收了膠袋稅,用膠袋的成本高了,會令人轉去使用其他替代品,例如紙袋,布袋....
但加了電費後,並不會有替代品,要維持原有生活水準,而唔會增加$$成本,唔通屋企酒樓餐廳改用蠟燭(可能更加貴)照明,改行撥扇?
因為不論電費價格如何,基本用電量不能減(或只能小減),應研究實施累進式收費方式,多用者多付,令浪費電力的人節省能源
錢是政府收或電力公司收有很大的分別。
加電費,只會肥了股東
膠袋稅令庫房有進賬,這些錢或可用來推廣其他環保項目,又或用在其他方面。至少,其時庫房收入增加,其他稅項亦有下調空間。巿民可間接受惠,不似電費般。
膠袋稅及加電費亦涉及選擇的問題。正如上述各兄台所講,電是必需品,加了沒有替品,難道你叫商戶在夏天不開冷氣,機舖見有機沒人玩的時候把之關掉從而慳電?? 加電費必然帶動通賬(營商成本增加),但膠袋稅郤能避免
或者,加電費可能令用電量下降,但代價呢?? 就是要整体巿民承受通賬!!
好多時,有很多方法能達到相同效果,而我們就是要選擇其中最有利(或損害最少)的方法。膠袋稅與電費,我寧取前者
市民對於用電係INELASTIC 的
一是因為缺乏替代品
增加電費不會大量減少用電量。
西方发达国家的富豪们现在有很多骑自行车上下班,为的是健身,附带是环保。让我们(弱势群体)衷心祝福中国的有车族(私家车)以车代步吧。愿他们都成为三高人士(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
——摘自《何健语录》,欢迎转载,谢谢支持!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