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0, 2006

傳媒和地產代理的大合唱

傳媒經常與地產代理合力唱好樓市嗎?讓我們看看2月20日經濟日報的頭條「二手樓受惠減息 成交倍增」吧﹗

細看內文,原來所謂「成交倍增」,是指根據中原地產的數據,過去兩天(周六、周日)「十大屋苑」的成交增加至「約43宗」─ 相信看了這數字,沒甚麼人會感到興奮 ─ 但報道卻指數字顯示「買家入市信心漸見增強,刺激整體交投‥‥二手市場成交更即時反彈‥‥」

不禁要問一句﹕誇唔誇D呀?

整篇報道,記者只說43宗已較前周「急升逾一倍」,卻沒有多拿一些數字來比較,例如較去年同期是上升抑或下跌呢?報道甚至沒有提及成交增加,究竟沒有沒帶動平均樓價上升﹗

另外,報道又沒有解釋為甚麼只選擇「十大屋苑」的成交量,而不選更有代表性的「三十大屋苑」或「53大屋苑」呢?(事實上,中原地產自己的4個城市分區指數,正是根據53個大型屋苑的成交數據所編定的﹗)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地產版記者是各版之中最被人餵的一群,也是最自誇跟地產代理與發展商熟諗的一群,各報地產版阿頭爭認大佬,被代理與發展商哄得氹氹轉,代理某分行發個屁都可以做新聞,”睇樓量”、“預約睇樓量”都可以成為樓市指標!為甚麼?一是廣告原因,二是跟本沒有地產新聞。重要的政策新聞,被搬到港聞或者財經版;也不會每天都有新盤推出。十年前大家爭“爆deal”,爭獨家報導整幢物業或者整個地盤的出售消息。Deal沒有了,注移視線跟城規新聞,行家上中環美利大廈樓上樓下規劃署和地政署翻查會議記錄(後來地政署搬了去北角政府合署),等每周的城規會開會後打電話向分區主任索料,詢問審批結果。城規和地政資訊電子化了,在政府網頁上公布,記者沒有附加價值,逼得邊緣化。現在大部份的地產“新聞”,只是代理行與發展商的新聞稿,以及投閒置散的記者定時定候打電話問代理“今餐食乜餸”式的吹水,是經濟版裏最不濟事,卻又洋洋得意的一群。